目的地指南:

组图:夏游崆峒山

日期:2009-5-31 15:28:21 作者:自驾游游记 出处:自驾游游记
   今年夏天,平凉时报成立10周年,应平凉时报的邀请,宁夏媒体一行15人前往平凉庆祝。在平凉3日,醉生梦死,浑浑噩噩。庆典后平凉方面安排了一次崆峒山旅游活动,开车从后山直上中台,省却了前山攀登的大部分脚力,悠哉游哉,第一次休闲的登山旅游。
    崆峒山位于甘肃东部平凉市西郊12公里,是六盘山支脉。主峰海拔2123.5米,相对高度683米。背靠笄头山,东望泾河川,南对关山,北接马头山。泾河、胭脂川南北环抱,在山前交汇。古迹胜景遍布于层峦叠嶂之间,是国家AAAA级景区和重点风景名胜区。
    崆峒山,以其峰林耸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涵洞遍布,怪石嶙峋,蓊岭郁葱而引人入胜。集自然美、历史美、人文美、传说美于一身,给人的美感强烈。崆峒山山势雄伟,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如巨浪排空;环境深幽,令人陶醉;奇峰怪石、崆峒云海、苍翠清秀……有道是“有山无水显不出山的气度,有水无山显不出水的精神”,崆峒山前有弹筝峡泾河萦回,后有后峡胭脂河湍流,交汇环抱于望驾山脚下,山水相映,相得益彰。既有北国之雄,又兼南方之秀,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和“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又因相传为仙人广成子修炼得道之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亲临问道广成子于此山而被道教尊为“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还以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而闻名于世,被列为天下十二仙山之一。
    要说崆峒山名由来,先得说崆峒一词来源,"崆峒"一词,当你翻开字典查找时,一般注释为:"山名,在甘肃境内"。崆峒一词在古代本无山字偏旁,本是一个氏族部落民族语言的音译。所表达的是一个方位或一个区域所有部落的总概念。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成书的《尔雅》一书载:”北戴斗极为崆峒“。平凉崆峒山正位于北斗星座的下方,即为所指。《汲冢周书》记载:“崆峒”是大夏、莎车、姑地、旦略、貌胡、其尤、戎翟、匈奴、楼烂、月氏、奸胡、北秋等十二个氏族的首领。所以说崆峒是周时一个强大氏族部落的名称。部落融合发展并消亡后,中心区域的名山加以山字偏旁专用指山。
    还有解释说崆峒山为道教胜地,取道教空空洞洞,清静自然之意和崆峒山洞穴具多,有空洞之意。
    崆峒山是由上三迭系紫红色坚硬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其形成在中三迭纪末至上三迭纪初发生的一次强烈造山运动,使今日崆峒山及其东北、西南一带产生了一个山间盆地。
    崆峒山的丹霞地貌甚为丰富多采,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时代最老的紫红色岩层所形成的丹霞地貌。以顶平、身陡、麓缓为基本特征。顶平,是受古夷平面及较缓的岩层面所控制而在山顶形成较平的地面,其上在一部分覆盖有薄层黄土,林木茂盛,许多道观、佛寺修建在这些平缓山顶上。身陡,是受岩层的垂直节理控制,沿这些垂直节理、裂缝侵蚀及平行崩塌后退,形成许多高达数十米至一二百米的高耸悬崖峭壁。在崖壁上,节理与节理相交或节理与层理相交之处,是一弱点,易受凹片状风化不断剥落,形成大小不一的洞穴。崖壁间则形成石堡、石墙,造就许多奇险景观。麓缓,是由松散的崩塌岩块、岩屑堆积而成,其中一些较巨大的岩块及岩块之下的空洞形成小风景点。崩积缓坡上绿树浓荫,别具情趣。
    崆峒道教以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而闻名天下,为中国道教创源之一,称黄老道。有传说中的容成公、赤松子。周幽王时有长桑子徒韦震居崆峒山修炼;秦汉时“黄老”盛行,秦始皇、汉武帝造访崆峒;唐代有钟离权、伍符等修道崆峒;北宋乾德年间道士陈宗秀与终南山铜匠陈训铸天圣铜钟;明代道士张三丰避居崆峒5年,并多传闻轶事。崆峒山正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成为古丝绸之路旅游热线上的一个亮点。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
在线评论
姓名:
电话:
出发人数:
出发日期:
出游线路: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
其它要求:
验证码:

  文章搜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公司地址 | 汇款帐号 | 网站律师 | 网站地图 | 更多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爱威海旅游网 版权所有:威海微网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备案号: 鲁ICP备15008125号-3 爱威海旅游网热线:15666315157  www.awhly.com 威海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