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指南:

踏着马克波罗的足迹-我的丝绸之路单车日记 [组图]

日期:2009-7-12 21:09:21 作者:自驾游游记 出处:自驾游游记

  我叫高弘,是个喜欢旅行的人。有几条路是我一直以来都想走的。2002 年走了滇藏线,2003年走了川藏线之后我就开始考虑走丝绸之路了。记得走完川藏线回到成都后,做梦梦到了丝绸之路,梦里的地图那么清晰。喀那斯湖的湖水还在地图上晃动。但怎么走?还一路搭车?骑自行车?摩托车?从长安到军士坦丁堡可是条漫漫长路呀。所以也就放下了。可2003年10月9号的晚上忽然改变了我的想法。正在看英超,没什么意思,我就转台,一条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9名意大利自行车手骑自行车从威尼斯到北京。此举只在纪念马克波罗的东方只旅,也支持北京申办奥运。“呵,这些意大利人可真行”我想。也没多在意就又转台了。可过了约10分钟,忽然,一个念头蹿进我的脑海“为什么不骑一个回程?!” 这个想法一经产生就不可克制。我感到一种无比的兴奋,门眉上都隐隐现出了帕米尔高原群山的轮廓。

  之后的一段时间我积极寻找旅伴和赞助。但并不成功。最终我还是一个人完成了这次旅行。行程总共历时5个月。途径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希腊,意大利。总行程约15000公里。主要城市有北京,西安,喀什,伊斯兰堡,德黑兰,伊斯坦布尔,雅典,罗马,威尼斯等。这次旅行带给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旅途中有很多艰辛,沙漠上的骄阳,雪山上的风暴,荒原上的野狗群… 但也充满美好的回忆,欣赏大自然的壮美,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体验异域风情… 印象最深的当然是还人,和不同人的接触。

  人人都会有梦想,我很庆幸当初没有让梦想仅仅停留在梦想阶段而是付诸实施。我觉得这样的一个过程真的是我所需要的。它让我安静下来,和自己内心建立起对话,从而不会在这纷繁浮燥的世界中迷失。我想实现梦想带给人的不仅是一种满足感,而是能让人在短暂的人生中更加认识到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准备可以一步步的作。我也是在路上慢慢适应这样的生活的。首先说体力,第一天从北京到保定我觉得挺累,后来慢慢就好了。所以肯定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当然平时的锻炼也必不可少。我原来每周都会跑两次10公里。此外就是修车的技术。这也是积累的结果。我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然后自己多动手。一开始,每到一个大城市,把自行车送到修车铺去调试,我都会和师傅们一起动手。几次下来也就熟了。如果新的旅行者不熟悉自行车长途旅行,我想可以先可以参加一个本地的自行车俱乐部。现在这种俱乐部每个城市都有。在那可以遇到不少有经验的人。向他们了解器材,旅行的基本知识。然后可以作个比较短途的旅行,如从北京到承德,山西等。这样体会一下旅途的情况,如何修车,找路,找住处,扎营,什么样的器材适合自己等等。很多问题都是在路上想办法解决的。正所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跑一跑就有经验了。 然后就可以作一些长途旅行。 在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旅行者他们会带来很多对旅行有用得真知灼见。也可以和人结伴同行。 我在中国段的旅行就有几个旅伴。 签证是另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签证对于中国公民已经不难拿到。比如骑车去一次某个邻国如越南,巴基斯坦,蒙古,尼泊尔,俄国等也很有意思。自行车旅行是一种很经济的旅行方式。大家公认的成本是一天10美元左右,当然在欧洲这样的地方,这意味着主要睡帐篷。但在巴基斯坦2~3个美元就可以找到一个小旅店的床位。伊朗4~5个美元也可以了。我旅行时会带一本lonelyplanet指导书。它在小村小镇没用。可在城市里就能帮我找到便宜的住处以及各种所需的服务。各国现在都可由信用卡,至少在大城市。所以带上一两张国际信用卡也就可以吃遍天下。伊朗等封闭的国家是个例外,必修带现金。一个国家的基本概况都可以在lonelyplanet.com上找到。每到一个国家之前我都会上网了解一下目的地国家的情况。钱如何代,有什么风俗忌讳,各种服务设施如何,有什么节日等等。 语言当然也是个问题。在新疆的很多小村子里根本没有什么人会说汉语。在巴基斯坦的乡下,伊朗,土耳其,意大利的村镇也很难找到会说英语的人。所以迅速掌握一些当地语言的基本词汇也会方便些,而且可以和人交流。我到伊朗的第一天就惊了,在边境小城Zahedan根本没有人会说英语。好在遇到一个在伊朗生活了6年的巴基斯坦人,他会说很流利的英语。所以向他狂学伊朗语。当我离开伊朗的时候,日常的基本对话,吃饭,住店,问路,聊聊最基本的情况什么的我都能用伊朗语对付了。所以一程走下来维吾尔语,乌尔都语(巴基斯坦),伊朗语,土耳其语,意大利语我都能蹦些个字儿了。只有希腊语会的最少,因为人民的英语水平太高了。实在语言不通的地方就只剩最后一招了 - 比手划脚。人都是人,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往往就能传达意思。当然不走运的时候也有,大家面面相觑,看着对方傻笑。

  一路上住过了许多以前没有想到的地方。在新疆这样人烟稀少的地方,村镇之间的距离很远。最可气的是有时候地图上表的村镇其实除了个路牌之外什么也没有。记得在从刚到新疆从星星峡到哈密的路上,连续几个地方“苦水” ,“烟墩” 这些地图上标有的地方到了一看傻眼了,就一块牌子,什么也没有。本想歇个脚,结果只好再往前骑。沿着戈壁沙漠和塔克拉马干沙漠的路骑,至少几十公里,有时上百公里才有一个有人的地方。而这样一个有人的地方往往只有几间干打垒的土坯房。根本没有什么旅店。所以有个地方睡觉就很不错了。

  睡觉有时候就是在一个路边的饭铺拼几把椅子当床。住店也往往是10-20元的水平。最便宜的一次是5元。这种地方往往还没进屋就能闻到一股发霉的味道。被褥原来是什么颜色也不得而知。但骑了一天车有个地方睡也就不挑了。其实还是比睡帐篷好。最大的优势是安全。不用担心半夜有什么人或野兽来。而且也安静,不会被风声惊醒。在高原以及天冷了之后比帐篷暖和很多。 巴基斯坦的旅店要好些。十几,二十几元人民币的价格就可以睡一个铺位,挺干净,有的时候房间里还有卫生间。伊朗的旅店条件更好些。从土耳其之后旅店的条件就很好了。欧洲最大的问题是贵。我在意大利最贵也住过50欧元的旅店, 因为冬天了,再睡帐篷太冷了,贵点也认了。在一些小镇上我则要靠不断的打听才能找到安全,便宜又干净的地方。所以在语言不太通的地方这的确有点费劲。但好在小镇上的旅店一般也就是一两家。没什么太多选择。在比较大的城市我会按lonelyplanet的指导去住青年旅社。这种地方便宜,干净,安全也方便。在背包客不太多的地方一个地方可能就只有一个地方最出名。所有人都去那。所以在那些地方会遇到很多有意思的旅行着,大家会彼此交换旅行信息,谈种种有意思的事。

  我到巴基斯坦北方的Gilgit之前就从一个日本背包客Tomo那听说最好的旅社是Madina Inn。Tomo是本旅行活字典,什么都知道。他已经漫游了70多个国家,会说中,英,西班牙等多种语言,还会说四川话。张嘴就是“我真是个瓜娃子!” 他推荐的地方差不了。 天黑的时候我才赶到Gilgit。城市乱糟糟。歪歪斜斜的街道,飞扬的尘土,破旧的房屋,拥挤的人群,到处是做小买卖的人,卖的甜食,椰枣,肉食的小贩。街上经常看到装甲车,可能因为离阿富汗不远吧。军营还算整齐,门口陈列着印巴战争时缴获的直升飞机和英国二战时著名的17磅反坦克炮。 Madina Inn果然是名不虚传,老板叫Jacob. 个子不高,戴副眼镜,一脸温和的笑。院子里还种满了花草。对比门外乱糟糟的城市简直是两个世界。我一进门就先给我来杯香浓的奶茶。才十几元人民币,我住进了一间宿舍。一个大房间里六张床。除我之外其他五个人都是欧洲来的小伙子。英国人,比利时人,瑞典人都有。大家都穿着当地民族服装 “shawar & comis” 。我骑了一天车早早上床。可大家似乎没有什么睡意。都坐在床上看书或轻声聊天。一盏昏暗的的台灯,声音开得很小的摇滚乐,一人一杯奶茶,再有就是一只大麻大家传着抽。真让我感觉60年代以来的嘻皮潮流在这一点也没褪色。有个英国小伙子从伊朗来,给我介绍了很多那边的情况。在路上碰到的就都是朋友。不管大家聊不聊天我一会儿就进入了黑甜乡。可早上天还没亮我就被吵醒了。倒霉,旅社正好在两个清真寺之间,一大早叫经的声音真是振耳遇聋!

  象这样的小旅社一路上随处都有。有时候还能有机会参加很多意想不到的活动。在巴基斯坦中部的拉合尔住 Regal Internet Inn 也是背包客的家。很多人在这住了很久了。有一个法国家庭一家三口人,中年的爸爸妈妈和十岁左右的小女儿,已经在这住了几个星期。他们都穿着“shawar & comis” , 伙食也很简单,妈妈经常煮一锅面,浇上一勺蔬菜作得酱一家人就吃的和和美美的。然后就把时间花在研究当地文化上。我想这样长大的孩子今后一定胸怀世界。他们真的很平和。没有整日生活在大城市中人们的迷惑,浮躁和压抑。生活很真实,心态很轻松。晚上同店的背包客们又一起去参加了当地很有名的 “Sophie Dance” 。 坐着蹦蹦车穿街走巷。最终停在一个大院子前,好家伙!人山人海!进了院子,发现连树上都爬满了人。找个站的地方都不易。大家都在一面嚼甘蔗一面抽大麻。我和身边的一个小伙子聊了起来。才知道他是大学生。这是拉合尔独有的地方特色。不论什么年龄什么阶层的人都喜欢。起源与50年代,两个巴基斯坦人和一个伊拉克人自称先知开创了这种宗教演出,只在号召人们过伊斯兰苏菲派的纯洁生活。说话间,一个赤脚,穿橙色修行服,全身挂满沉重的铜铃的老者开始起舞了。他可能是吸多了大麻的缘故,人象着了魔似的,不停旋转。可怎么他也转不晕。接下来,主角出场了-两名在当地以至全国都很有名的鼓手。他们的鼓声很有力,一种原始的力量。现在所有人都象着了魔似的跟着鼓声摇摆。很多人伸手象是要去抓那节奏似的。我能深深的感觉到这是来自当地人内心的节奏。鼓手打着打着开始起舞,慢慢的在场的人也不断跟着起舞。场面混乱起来。加上刺鼻的大麻味道,我终于支持不住,逃离了现场。

  一路上也在种种样样的地方扎过帐篷。都有不同的感觉。一开始一个人在野外睡帐篷我会非常警醒,睡不踏实,总担心有人或动物来。这种时候连自己的心跳有时都能听到。所以即使扎营我也尽量找到有人的地方。但很多感觉还是很美好。记得在天山干沟的峡谷中扎营,到了半夜被风声惊醒,爬出帐篷,四周什么也看不见,天山的星星就显得格外明亮,银河清清楚楚。 远处公路上偶尔经过的卡车的灯光慢慢映亮了四周的沙山。在戈壁滩上扎营则有另外的味道。一望无际的旷野上支起帐篷,有一种幕天席地的感觉。应着天空矫洁的月光,让人心里感觉格外宁静。但也有倒霉的时候,一次我在希腊爱琴海边找到一片非常优美的松树林。正是夕阳西下时。在海滩上欣赏了日落的美景,然后来到树林里在松软的松枝上扎好帐篷。可睡到半夜忽然下起雨来了。也不知是我的帐篷真的漏雨还是海边潮气太大,总之,我的帐篷里到处是冷冰冰,湿漉漉的。真难受,就这样挨了半宿。所以第二天住到一个青年旅社,即使是上下铺的简陋小店,我也觉得太舒服了。

  除帐篷外,很多时候要发挥创造性,给自己找个落脚的地方。其实都是偶打偶撞。一路上我找过各种各样的地方,如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我住过筑路队的工棚。能在那么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找到一个工棚住,已经真的是很幸运。可半夜我几次被冻醒。 在土耳其住过路边的办公室,老板是一个阿塞拜疆人,完全不会说英语。有意思的是就靠比手划脚和我搜干肚肠能找出的那点俄语和土耳其语词汇我们竟然也能聊的十分开心。穆斯林真好,不但请我吃了饭,还坚持把床让给我睡而他自己睡沙发,说这是安拉得旨意。睡前还特意把炉火弄得旺旺的。在意大利的山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我还有幸在一个路上杂货店老板的汽车里睡了一觉。开杂货店的母子都很善良,见我一个抹黑在山路上找住处就让我晚上睡在他们家的小菲亚特小轿车里。可下一个镇子要20公里,只好将就。山里到了晚上很冷。那一夜我都时而迷糊时而醒。稍微有所动作,一开车门,看门的大黑狗就会跑过来,汪汪大叫。我最喜欢的是去宗教场所,那的人特别好。所以一路上我几次在村镇里的清真寺,教堂,修道院等地方落脚。最可爱的是清真寺。因为地上铺满了供人跪拜的地毯,特别软,舒服!

  运气好的时候会经常有机会在人家借宿。在巴基斯坦北方的克什米尔地区如果我在天黑前实在到不了下一个有人的地方,有时候我也会在路上拦车,把我驮到下一个镇子。有一次我想到据伊斯兰堡130多公里的Abbotabad. 可天快黑的时候我觉得没戏了。于是在路上拦车。一辆很新的丰田皮卡在我身边停了下来。 车主人是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人。正好家住Abbotabad。聊着知道他叫 Arif Khan。是巴基斯坦陆军的退役少校,现在有自己的印刷和贸易公司。他也曾在巴林和美国工作过。他属于收过良好教育的上层认识。思想也特别开明。路上我们停下来,他请我喝茶,吃点心。我很吃惊,因为正在斋月,白天是不应该有任何吃喝的。我在路上喝水还被路过的人指责过, 所以我现在白天吃喝都要找没人的地方躲起来。Arif很不以为然“宗教应该是每个人自由的选择,你又不是穆斯林,那些人不让你吃东西简直是发疯” 。和他聊聊很有启发性。我知道了不少当地的历时传统,阿育王石柱在当地还有遗迹,乌尔都语和印地语,突厥语的区别等等。他问我我的自行车有没有发动机,我拍拍腿说“这就是发动机,不要油,只要trapati(饼子), baliyani(鸡肉饭) ” 。大家开怀大笑。晚上我住在了他家。非常豪华,有三栋考究的别墅,仆人。家里还有一个小型动物园,养了很多孔雀和山鸡。巴基斯坦的贫富差距太大了。路上有时见到穷人住在草棚里,远不如他家孔雀住得好。一家人和我聊的很开心。他们都说很流利的英语,孩子们还会说法语,亲戚也分布在世界各地。大家都表示,骑自行车作洲际旅行,以前听说过,但这次还是第一次见到真人!

  旅途最大的乐趣当然还是来自与各种各样的人的交流。我现在深深的感觉到人之初,性本善。世界各地人们都很有好。在城市摩肩接踵可人的心理距离很远。但在路上碰到的人,一见面就十分亲近。记得在新疆路边停下来吃个瓜,卖瓜的维吾尔大婶好奇的问我会不会说维语,我说会呀!我会说“你真漂亮” “我喜欢你” “我爱你” 。逗得两位大婶哈哈大笑。在伊朗社拉子,我在一个小餐馆里偶遇了两个小服务员,虽然语言交流很困难,但我们在一起的时光非常快乐,难忘。没有客人的时候,我们关起门来偷偷的唱歌跳舞。原教旨主义政权太极端了,唱首歌都象做贼似的。分别的时候我们真的依依不舍。在伊朗北方一次我坐在小镇街边的长凳上吃个面包。忽然有两个小伙子过来邀请我去参观他们就在旁边的办公室。结果那一天他们都陪着我玩,还去了其中一个叫Samir的朋友家吃饭。这时候我才知道,他爸爸是印度人,妈妈是伊朗的土耳其族。家里的房子,汽车都很漂亮。平心而论,他们家的硬件在加州也属于富有的中产阶级。可Samir觉得伊朗的社会不公平,也没有保障,所以他大多数时间生活在白俄罗斯。他爸爸会画中国的仕女图。妈妈做的菜好吃级了。我给他们讲中文,汉语的语调看来对他们很新奇。最后我还把他们每个人的名字翻译成中文用汉字写给他们。我觉得大家看我就好像是天外来客。 最有意思的是伊朗正在热播“笑傲江湖” ,所以他妹妹一张嘴就是“令狐,盈盈,圣姑” 很有趣。

  旅途中最激动的事是和其他车手相见。远远的看到对面路上骑来全副装备的长途旅行者是一种美妙的感觉。 在甘肃甘古县的乡村小路上,我遇到两个法国小伙子,看他们带着一脸的阳光和一身的风尘仆仆,他们名叫Franscoi和 Julian ,从巴黎出发,经历欧洲,北非和亚洲已经在路上9个月了。北京是他们的终点,但他们实在喜欢路上的生活,不想结束旅行。最为有意思的是,当初我有个法国朋友Antoine想和我一起旅行,但由于线路不太相同,他自己骑车回法国。我收到他从喀什写来的email说他在喀什遇到两个法国人和他一样在旅行,真高兴能遇到和他一样热爱生活的人。没想到就是Franscoi和 Julian。说起来真是太巧了。世界有时候也真小。我们互换了email,到后来一直保持联络。在去往新疆的路上听人说一名82岁的法国老先生刚刚经过。他也是一个人环游世界。可他已经环游世界5圈了。还上了吉尼斯世界记录。象这样的人生也真是没有遗憾。

  在伊朗的一个小村庄旅店里,我巧遇了一名希腊自行车旅行者Nicholas。他也是在环游世界的的路上。我买了两瓶雪碧就和他聊了起来。他也有着20多年的旅行经验,自称是希腊第一个自行车环游世界的人。多年前他还骑自行车游历了中国。那时候最大的问题是语言。路上没人会说英语,路牌也没有英文。 他在四川的时候就到学校里,让懂英语的学生为他写下沿途城镇的名字,然后在路上给人看。他的生活真是很简单,自己带着比我还齐全的修车工具,燃气炉和米。他说他在土耳其的时候几乎不住店,总是在小河边露宿,自己做饭。可走的山多遇着虎,他也被人抢劫过。最幸福的当然莫过于我在雅典遇到的一对加拿大情侣Nicole和 Kurt。他们经常一起骑车在世界各地漫游。总是住在自己的帐篷里。这一次他们横穿了欧洲到小亚细亚,又返回欧洲,真是令人羡慕的神仙伴侣。

  当然还有我的意大利朋友,马可波罗2001自行车俱乐部的组织者Alberto. 当初我萌生想法的时候就是通过意大利使馆文化处与他取得联系。他在离威尼斯城15公里的地方迎接我,一起骑最后一段。他们一家住在一幢2室3厅的公寓里。当然这是一幢14世纪的建筑。雕梁画栋,有着特别的风味。但仅就舒适而言,远不及北京那些新建的公寓楼盘。但一家三口生活的格外幸福。他们的收入在欧洲属于很普通的工薪族。但心态十分平和。在有孩子之前夫妇两人经常外出长期漫游。他们曾在1986年从威尼斯骑自行车到莫斯科。九十年代初也曾在中国漫游了大江南北。2004年Alberto又和俱乐部的朋友们组织了威尼斯到耶路撒冷的朝圣自行车之旅。现在孩子长大了,05年的夏天一家人准备骑自行车延多瑙河横穿奥地利。在欧洲有很多人怀着和他们一家人一样的心态。所以到处都有很多人追求自己的爱好,以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可能因为他们富余的时间比较久了,又有深厚的文化积垫,所以人们比较重视人的内在价值。 相比之下我觉得在中国人们比较为一些外在的目标所牵引,如财富,权力,地位等。似乎大家都为同一个准则所左右。

  旅途中除了快乐当然也有艰辛和危险。夏天过大沙漠的酷暑让我终生难忘。早晨10点多钟,新疆时间也就8点多钟看路面就象是有水在晃动一样。路面已经被烤的直冒热气。后来发现最高温度上升到近50度。但这样的温度下也必须穿长袖长裤,因为毒辣的太阳会让人在半天之内全部爆皮。我在路上遇到一位韩国旅行者,他从来都坚持穿短裤,所以小腿已经被晒成了猪肝色!我真怕他得皮肤癌。所以到下午1点多到5点多的时候,我会尽量找个地方躲太阳。这时最畅快的事就是跳到天山融雪的水沟里痛快泡上一会儿。 大风也是个可怕的敌人,我总结“宁愿上大坡也不愿顶大风” 。最可怕的是在新疆的“百里风带” 。 我在刚到一碗泉时听说这已经是百里风带了,可奇怪怎么没有风?也没多想,就在唯一的饭铺前坐下吃了一碗面。桌子摆在室外。我刚吃完,站起身想走,忽然大风起了。刹那间,就昏天黑地,桌子上的碗象纸做的似的被一下吹飞了。 在路上要是赶上这样的大风根本没法骑的动。在喀拉昆仑山上一次很倒霉的赶上了风暴,下起了手指肚大的冰雹。可周围没有树,没有 房子连个桥洞也没有。被打得劈头盖脸也只能死扛着。好在山上的天是孩子的脸,一会儿说变也就变了。哎哟妈呀,可让我喘口气。

  旅途中的危险也时时伴随。在一辆辆车急驰而过得路肩上骑车可真要点心理素质,时刻都提心吊胆。我在路上多次摔跤。在伊朗一次被大卡车掀翻了。摔得我满身沥青,鲜血横流。可我还是觉得很幸运,我没往卡车那边倒,要不就完蛋了。危险最可能出现在不经意间。一次我在通往吐鲁番的路上,国道312线3858公里出,南湖村,不小心碰到前面骑车人的后轮。一下我翻下了路。滑到路沿的时候,我眼前一黑,天呀,这么高!惨叫了一声头朝下栽了下去。等我清醒过来,一点也动不了。我心想完了!肯定哪断了。可等旁边人来帮我挪开压在背上的自行车,我慢慢又能动。哪都疼,可哪都还能动。没有骨折已经是万幸了。沟有近两米深。我歇斯底里的大叫了几声。发泄一下。一对在旁边耕田的老夫妇不住的说“赞美主,这都是主的造化” 他们是信基督教的,告诉我这是水沟昨天刚浇过地所以有一层湿沙子。如果我昨天掉下来,那么下面就全是鹅卵石。我心想人可能还真实需要一点运气的。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
在线评论
姓名:
电话:
出发人数:
出发日期:
出游线路: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
其它要求:
验证码:

  文章搜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公司地址 | 汇款帐号 | 网站律师 | 网站地图 | 更多友情链接 | 
技术支持:爱威海旅游网 版权所有:威海微网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备案号: 鲁ICP备15008125号-3 爱威海旅游网热线:15666315157  www.awhly.com 威海旅游网